政协天长委员会-天长委员会工作室
重视科技孵化器建设,培育增长新引擎

我市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氛围浓郁,规模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省县市区中处于前列。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产业集聚,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聚大致有:仪器仪表、光电缆、装备制造、电子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器械、食品加工、轻纺玩具等。

科技创新是确保区域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天长科技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县域前列,但对标长三角发达县市区,有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例如科技孵化器建设。

我市对于科技孵化器工作还有以下不足之处:对于科技孵化器作用的认识不足;相对于工业经济总量孵化器的数量偏少;布局局限于高新区等等。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引导,充分认识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我省对于科技孵化器建设给予积极支持并且也纳入了相关考核机制。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滁州市第一家获批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单位,也是安徽省第一家县域国家级孵化器。由此可见,我市科技孵化器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是经十余年发展,我市的科技孵化器发展较为迟滞,除科技主管部门,整体认识不足。需要扩大宣传,让更多经济管理部门认识到科技孵化器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提供要素保障,提高科技孵化器的数量体量

对于该项工作,最重要的要素保障是土地供给,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孵化器对于企业孵化和集聚效应。孵化器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集聚大量创新链条上的科技型企业,从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科技孵化器内企业的亩均税收往往比单体企业大3-5倍,甚至更高,这契合了我省我市“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先发区域的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孵化器数量往往达到两位数,而我市仅有科技部门下辖的两个,明显数量偏少。同时需要给予政策扶持,例如:税收减免措施、科技资源导入、设立专项支持政策等。通过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提高科技孵化器的数量和体量,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整合资源配置,推进科技孵化器的区域分布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推进科技孵化器有序建设。滁州高新区现有科技孵化器两个:分别是经三路的创业中心、经九路的人才科创城,都是事业法人机构。可以充分整合民营经济资源,将科技孵化器建设推向新阶段,接受和吸引各类科技从业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孵化器建设。同时需要充分的将现有资源转化,例如可以将现有坤安产业园、天盛产业园等通过科技资源导入,培育成孵化器。同时在有条件的乡镇,例如铜城、杨村等,在科技产业集聚地,适时推动孵化器建设工作,形成以滁州高新区为中心,工业强镇遍布的局面,培育科技经济工作发展的新引擎。


浏览:
返回顶部